主机A->本地ISP->第二层ISP->NAP->第一层ISP
->NAP->第二层ISP->本地ISP->主机B
网络通信方式:
1)C/s
2)P2P
电路交换三阶段:
1)建立链接
2)通信
3)释放连接
分组交换特点:
1)把较长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
2)每个数据段前加上首部构成分组
3)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
*分组交换以网络为中心,主机都处在网络的外围
路由器:
分组交换用,进行数据缓存,查找转发表,找到摸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
并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
三种交换的比较:
电路交换:比特流直达终点
报文交换:存储转发->存储转发...
分组交换:存储转发->存储转发...
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:
WAN:wide area network//广域网
LAN:local area network//局域网
MAN: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//城域网
PAN:personal area network//个人局域网
接入网:AN(Access Network)//ISP只是桥接作用
速率:又为比特率bit rate
带宽: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,单位为赫(he),现为最高数据率的同一词语,单位是bit/s
1024kb/s=1Mb/s
传输时延: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,即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
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时间.传输时延=数据块长度(比特)/信道带宽(比特/s)
例如:2M带宽
传播时延: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
TCP/IP:
1)应用层:应用程序数据
2)运输层:应用层首部+应用程序数据
3)网络层:运输层首部+应用程序数据
4)数据链路层:网络层首部+应用程序数据
5)物理层:链路层首部+应用程序数据+链路层尾部
SAP:服务访问点
单工通信: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
半双工通信:通信的双方可以发送信息,但不能双发同时发送
全双工通信:通信双方可以同时收发信息
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:
1)调幅AM: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
2)调频FM: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
3)调相PM:载波的始祖下那个为随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
极限传输速率C:=Wlog2(1+S/N)b/s//W为带宽单位为Hz,S为信号平均功率,N为信道内高斯噪声功率
频谱:
f(hz)双绞线10^4--10^6,同轴电缆10^5--10^8
信道复用技术:分为
1)频分复用
2)时分复用:效率低
3)统计时复用
4)码分复用: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
HFC网:将原CATV网中的同轴电缆主干部分改为光线,并使用模拟光线技术
在模拟光纤中使用光的振幅调制AM,比数字光纤更经济
模拟光纤从头端链接到光纤结点,在光纤结点转换为电信号
PPP协议(点对点协议):
帧:在一段数据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,就形成了一个帧
误码率:采用CRC(循环冗余检验)技术,假设发送的数据M=101001(k=6,即6bit)在M后再添加工差错
检测用的n位冗余码一起发送
Pe=Ne/N(N为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,Ne为被传送的码元素
碰撞检测(冲突检测):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号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
消息发送的不确定性: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通讯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
集线器:使用电子器件模拟实际电缆线的工作,所以整个系统仍然像一个传统的以太网那样运行
数据字段:最小长度为64字节(18字节的首部+尾部)
网桥: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
网桥使各网段成为隔离开的碰撞域
缺点:用户太多会产生广播风暴
网关:路由器?
地址解析协议:ARP,每台主机都有ARP高速缓存,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
硬件地址的映射表
逆地址解析协议:RARP(很少用)
三级IP地址:划分子网//标准协议
网络地址:==IP地址AND子网掩码(按位与)
自制系统:AS(Autonomous System)
多播使用组地址:IP使用D类地址支持多播,多播地址只能用于目的地址,不能用于源地址
H.264==MPEG-4
MTU:最大传输单元(Maximum Transmassion Unit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