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试顺序:
管理,计价,计量,案例考试理由:与一建有很多重叠。
前三门:31天
一轮:看HQ精讲班,做天津理工大学习题(前三门,15天)。二轮:真题(16天)。
案例:20天
一轮,听课件,看书,做题。不懂百度。二轮,各个击破,计价:看两遍书,做真题,翻答案,总结。(平时做题都分数都要很高,过及格线10分)。计量记忆量很大。。。
课件:
计价:柯洪不说废话。管理:夏立明
计量:王双增
案例:王双增:简单。王玲:押题准。王英:首选。
做题:先做假题,做的差不多做真题,反复做,重新排版打印,整理出历年重难点,吃透。
学习顺序:
- 先计价。看清造价构成、依据、工程全过程事宜,认清这一行业扮演角色。并注意造价相关的问题。不难,财务分析麻烦,也是重点。
- 管理:无法归纳,他学了一建,所以不用怎么看。
- 计量:全部要记!!!实在不行有印象就可以了。反复过!!!
- 案例:需要计价支撑
方案比选:仔细算就能出结果的,觉得容易。
招投标:《招投标法》,《实施条例》,再对照课本,多答也不能少,实在不会就说程序有问题,简单。
合同索赔:有坑,如:因为台风造成施工现场已完3号楼局部损坏、工作D进度延误10天(窝工20工日、租赁机械10台班)、电梯损坏。你说这些事件里施工单位能不能索赔,能索赔多少?先说3号楼。按道理不可抗力损失各自承担,那是不是可以索赔?不一定,要看出题人或者答案制定人的心情。已完3号楼如果已经交给建设单位(比如分批验收的住宅,房子由开发商交给购房者,外部小区绿化还在进行中),那就是建设单位接手了,施工单位不承担照管责任,风刮倒了你自己扶起来,关我什么事?不存在索赔。这虽然有点强词夺理,但也有它蛮横的道理在里面。
再说工作D。是不是不可抗力工期顺延呢?不一定,首先要看是不是在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作,总时差是否大于十天,才能判断能不能顺延。而且,搞复杂一点还可以弄出共同延误的情况,让你脑袋绞成麻花。窝工简单点,机械呢?租赁的按租赁费?不一定。如果工作D是清单内的工作,并且在施工单位投标时,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里有这些机械,那就不能按租赁机械算,得折旧。
最后是电梯。可别一看电梯就觉得构成工程实体需要甲方承担,可得看清楚题目里说的是什么电梯。万一是施工电梯呢,装修外架电梯呢,吊篮呢?
大家不要以为我想复杂了,造价考试十五年,从来没有官方答案,评分标准到底是什么,我们都不知道。为了尽可能地多拿几分,就得把这些情况全部都考虑,把坑填掉。
支付:计价及其清单构成,还是做题体会。
算量:算错在实际工作中是绝对存在的。(王英)。楼梯,烟筒,不难。
想想这十年考了些什么吧:03年钢筋混凝土、04年独立基础、05年经理室装修、06年别墅面积、07年的住宅面积、08年带型基础、09年条形基础、10年土方工程。除了09年大赦天下,其他哪个不比这两年难?
简单只是相对而言,能算对量的人还是太少了。当我们还在论坛上争论第六题综合单价应该是16点几、21点几、23点几时,我总感觉命题组的人正在电脑屏幕前猥琐得对着我们发笑……
更搞笑的是,我上论坛一看,居然还有人按半圆算的,瞬间我就崩溃了。这事还没完,12月底,有位牙医考友,按半圆算还过了造价……对此,我谨代表我自己向那位牙医同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——能过关就是王道!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!
算量就是如此,千难万难。复习中几次算量算得我头疼后,我也就干脆放弃了这一部分,反正还有填空的分数,这个大题能拿十分就烧高香吧。考完后上论坛才知道,原来王玲老师也是这个策略:冲着110分的卷子去得84分……
第六大题,我无计可施。
案例无处不是坑!!!计算量超大!!!
建议:前三门是根本,管理上再案例!!!主要看前三门教材和真题!!!
只听精讲班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